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天津之外 > 近处的

成都市

时间:2019-05-04 23:32:04  来源:  作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成都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朝着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一)地区生产总值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34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2.5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516.19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8303.99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为3.442.554.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37.1%6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782元,增长6.6%

http://10.1.231.85:8004/app-editor/ewebeditor/uploadfile/20190331/20190331065056780001.png

1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二)财政

财政收支质量提升。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4.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税收收入1067.8亿元,增长15.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0%,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分税种看,实现增值税收入349.7亿元,增长7.0%;企业所得税收入151.7亿元,增长13.2%。实现全口径税收收入2926.0亿元,增长11.2%,同比增收295.3亿元。

3 2014-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以项目为中心,开展投资促进“百日擂台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341.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7.9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投资2295.8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投资5847.3亿元,增长11.1%。重点区域投资突破发展,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投资1856.7亿元,增长12.4%;“东进”区域投资1316.8亿元,增长14.9%

4 2014-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四)物价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类上涨2.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衣着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3.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3.4%

2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五)人口

人口规模稳步扩大。年末常住人口1633.00万人,比上年增加28.53万人,增长1.7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94.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12%,比上年末提高1.27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476.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72万人。常住人口地域分布呈现变化,“东进”区域常住人口增长2.76%,“南拓”区域常住人口增长4.46%。“11+2”中心城区(含高新区、天府新区)年末常住人口1093.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89万人。人才新政成效明显,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4人,人才新政累计吸引25.4万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

二、重大战略部署

面推开“证照分离”,新增市场主体54.1万户,比上年增长12.8%,新增注册资本14570.4亿元。

(三)新经济

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聚焦新经济六大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启动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双百工程”,成功承办全国“双创”活动周、举办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113家。全年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家,培育新增独角兽企业4家。新兴产品增产增量,城市轨道车辆、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分别增长31.6%21.6%110.1%。网络零售新业态快速发展,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669.5亿元,增长29.4%

(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统筹推进“十大重点工程”“五项重点改革”和“七大共享平台”专项实施方案。落地开工乡村振兴项目490个,完成投资600亿元。年末拥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2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841个,家庭农场6841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5.3%。农业品牌建设初具成效,年末共有农产品著名商标513个,其中国家级著名商标33个。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总收入393.9亿元,增长21.5%;农产品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87.8亿元,增长46.3%

(五)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保持活跃。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5条”、上市公司纾困帮扶8条,建立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464.7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完成民间投资增长0.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0.4%。年末民营经济市场主体73.7万户,增长32.4%;新登记民营企业18.4万户,增长27.3%

(六)区域协同

区域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与20个市(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开展“成都企业市州行”活动,参加企业480家,达成部门间、区县间合作协议95个,签署投资协议183个,总投资932.1亿元。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六大高耗能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8.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9.9天,同比减少0.6天。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投资889.8亿元,增长33.0%;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435.4亿元,增长31.2%;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990.4亿元,增长18.4%

(二)“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推进网络理政“六大平台”建设,来电来信诉求解决率87.0%,群众满意率88.8%。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取消、停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14项,减费15.3亿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

三、国民经济各行业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种植业577.0亿元,增长4.8%;林业20.6亿元,增长6.5%;畜牧业254.2亿元,增长1.1%;渔业32.0亿元,增长6.0%。粮食产量230.3万吨,下降0.7%;油料产量37.3万吨,增长1.1%;蔬菜产量575.9万吨,增长5.9%。肉类产量59.4万吨,下降4.3%

5 2014-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3.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粮食播种面积38.3万公顷,下降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5.6万公顷,增长3.2%。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0万公顷,增长0.4%;中药材播种面积1.4万公顷,增长4.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6.8万公顷,增长5.4%

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37.2亿千瓦时,增长1.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4.0%。新建高标准农田43万亩。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663.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八大特色优势产业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14.3%,机械产业增长13.9%,汽车产业增长1.0%,石化产业下降14.5%,食品饮料及烟草产业增长11.6%,冶金产业增长22.8%,建材产业增长7.8%,轻工行业增长8.9%

6 2014-201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97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3%。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31.2%29.6%19.0%

3 201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2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795.8亿元,竣工产值1893.6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684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273.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23.4%

(三)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投资减缓。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267.8亿元,比上年下降8.8%。含预售在内的商品房销售面积3681.9万平方米,下降6.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659.4万平方米,下降10.6%。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633.2亿元,增长6.1%,其中住宅销售额2602.1亿元,增长1.8%

http://10.1.231.85:8004/app-editor/ewebeditor/ewebeditor.htm?id=content&style=coolblue&skin=flat9

4 2018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四)旅游业

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加快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全年共接待游客2.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40.6万人次,增长13.0%。实现总收入3712.6亿元,增长22.4%,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4.5亿美元。组织出境旅游人数168.8万人次,增长1.9%。年末全市共有4A级以上景区46个,三星级以上饭店81家,旅行社628家。

(五)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

运输能力逐渐增强。全年客运周转量1115.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72.1亿人公里,增长70.7%;公路旅客周转量88.5亿人公里,下降6.6%;航空旅客周转量954.7亿人公里,增长11.5%。全年货物周转量381.8亿吨公里,增长7.3%。其中,铁路运输货物周转量83.6亿吨公里,增长11.0%;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284.0亿吨公里,增长6.4%;航空运输货物周转量14.2亿吨公里,增长4.9%

5 2018年交通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邮电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4.5亿元,增长32.1%;电信业务总量1105.8亿元,增长144.8%。快递业务收入112.2亿元,增长31.0%;快递业务104602.1万件,增长26.6%。固定电话用户64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67.0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679.2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189.6万户。

(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5901.8亿元,增长9.4%;餐饮收入900.0亿元,增长13.7%。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6515.0亿元,增长9.8%;乡村实现零售额286.8亿元,增长12.4%

7 2014-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消费结构改善升级。16大类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有13类保持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7%,日用品类增长52.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5%,化妆品类增长13.0%,中西药品类增长15.9%,书报杂志类增长15.4%,家具类增长30.0%

(七)金融业、证券业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782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3321.3亿元,增长9.7%。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2637.2亿元,增长11.3%

6 2018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资本市场保持稳定。实施“交子之星”上市企业倍增行动计划,新增上市企业11家(其中A6家),全年首发融资94.0亿元。年末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49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证券营业部217家、期货营业部46家。证券交易额8.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

保险领域稳健发展。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927.1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57.4亿元,增长1.3%;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69.7亿元,下降4.1%。各类保险赔偿与给付支出268.4亿元,增长15.8%。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142.4亿元,增长23.4%;人身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126.0亿元,增长8.3%

四、对外经济

(一)战略通道

国际大通道持续提能。加快构建“陆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14条、定期直飞航线61条。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29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成为中西部首个跻身全球“5000万级机场俱乐部”的成员。国际班列境外站点数拓展至24个,全年累计开行2619列,比上年增长158.8%;综合重载率77.4%,比上年提升10.7个百分点,其中中欧班列1591列,比上年增长85.4%

(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持续繁荣。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9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出口总额2746.9亿元,增长33.0%;进口总额2236.3亿元,增长19.2%。贸易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231.9亿元,增长32.1%

8 2014-2018年进出口总额

(三)交流合作

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开放高地,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94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87个。实际利用外资5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世界500强企业落户285家,驻蓉外国领事机构17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93个。

(四)自贸试验区

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启动155项改革任务,重点推进84项任务、133个试验项目。新增注册企业2.7万家,注册资本3713亿元,其中外资企业359家,注册资本60.4亿元。

五、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

(一)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28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24782元,增长8.7%;经营净收入4279元,增长12.8%;财产净收入4367元,增长6.4%;转移净收入8701元,增长5.9%。人均消费性支出27312元,增长7.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35元,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11155元,增长11.2%;经营净收入5238元,增长3.6%;财产净收入2133元,增长8.2%;转移净收入3609元,增长11.5%。人均消费性支出15977元,增长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6%。城乡人均收入倍差1.90,比上年缩小0.02

9 2014-2018年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社会就业

社会就业形势良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6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9.1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8.8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248.9万人。

10 2014-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三)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实施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提升计划,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17.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14.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50.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55.0万人。征地农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人数173.3万人。全年2.5万城镇居民、8.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资金投入7.0亿元,其中投入农村5.2亿元。年末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13个,拥有床位3.5万张。有社区养老设施2089个,拥有床位3.0万张。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206处,社区服务中心354个。

六、社会事业

(一)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成投用幼儿园98所、中小学55所,新增学位11.2万个。年末在蓉普通高校64所,在校学生91.3万人,研究生9.9万人,专任教师5.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6所,在校学生19.9万人,专任教师9453人;普通中学校609所,在校学生60.0万人,专任教师5.2万人;普通小学校590所,在校学生99.2万人,专任教师5.4万人;幼儿园2528所,在园幼儿56.5万人,专任教师3.9万人。

(二)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向好发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71.5亿元。新建成创新创业载体36家,面积51万平方米。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52项、国家级科技奖励29项。完成科技攻关935项、成果推广495项,完成火炬计划491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07801件,其中发明43013件,实用新型47891件。专利授权57370件,其中发明8304件,实用新型3288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比上年增长15.8%

11 2014-2018年专利申请、授权量

(三)文化

文化服务切实提升。以天府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加快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全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129.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年末共有博物馆35个,文化馆22个,公共图书馆22个,馆藏图书2292.6万册。年末共有广播电台14座,制作广播节目27套;制作电视节目30套。年末共有有线电视用户384.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369.2万户。

(四)卫生健康

卫生服务健全提升。大力推进健康成都建设,优化全域医疗资源布局。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0755个(不含在蓉部队医院),其中医院、卫生院89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3个,妇幼保健院21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14.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3.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2万人,注册护士7.8万人;全年诊疗14513.1万人次。年末共有三甲医院机构27个,床位数3.5万张。全年无偿献血38.9万单位。

(五)体育

体育事业方兴未艾。高标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规划建设天府奥体城、凤凰山体育中心、东安湖体育中心。全年成功举办国际级体育赛事26场,国家级体育赛事48场,成功申办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都籍运动员共获得国际性和全国性比赛奖牌105枚。其中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15枚,银牌2枚,铜牌4枚;在全国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30枚,银牌26枚,铜牌28枚。年末共有体育场地21562个,全民健身路径4962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668个。全年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数1080万人次。

七、城市治理和城市环境

(一)基础设施

生活设施保障有力。年末市辖区幅员面积367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31.6平方公里,共有铺装道路面积1.2亿平方米。自来水供水总量10.9亿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6.4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4.1%。年末天然气用气人口774.4万人,天然气输供气35.8亿立方米,城市气化率94.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447.0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

交通路网持续完善。年末公路总里程27731.4公里,等级公路2707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58.7公里。年末机动车拥有量54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0%;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07.2万辆,增长5.5%

公共交通提速发展。年末公交线路长度15300.3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4.2%;公交营运汽车15903辆,增加1501辆;公交车线路997条,增加95条。地铁运营线路长度225公里,增长25.7%;地铁客运总量11.6亿乘次,增加3.8亿乘次。

(二)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实施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建成社区综合体79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4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实施棚户区改造10600户,完成城中村改造27082户,实施老旧院落改造327个。

(三)安全生产

安全事故逐渐减少。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70起,比上年下降2.9%;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27人,下降14.4%;全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21人,下降25.0%。全年交通事故1805起,增长3.0%;死伤人数2001人,下降1.8%;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665.2万元,下降16.8%。火灾事故4200起,直接财产损失2026.2万元。

(四)生态环境

公园城市加快建设。科学编制公园城市规划,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6.5万亩,累计建成天府绿道2607公里。森林储蓄量3506万立方米。森林面积5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5%,较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市辖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平方米。

(五)环境保护

污染防治成效显现。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抓好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实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空气质量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251,比上年增加16天。PM10PM2.5平均浓度下降8.0%8.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低32.0%22.1%。地表水断面Ⅰ-Ⅲ类占比75.5%,提高7.2个百分点,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4.2%1.3%。单位GDP能耗下降5.7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43%

注释:

[1] 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部门数据尚未最终核定。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的数据。

[3]公报中电信业务总量及增速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4]公报中乡村振兴、自贸区建设、物价、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行政区划与人口

行政区划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成都市的行政辖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调整逐步扩大:1976年将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管辖;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撤销温江地区,将其10个县并入成都市;1990年,调整成都市行政区划,将原来的5个区划分为7个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原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2013年3月,成立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2014年10月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标志着天府新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新区;201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双流县撤县设区;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201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郫县撤县设区。截至2016年,成都市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11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5个县级市,金堂、大邑、蒲江、新津4个县。成都市有国家级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口和民生福祉

 

2017年,成都市人口稳定增长有常住人口1604.5万人比上年增长0.8%城镇化率达71.9%有户籍人口143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1.2万人、乡村人口584.1万人出台人才新政十二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超过11万人。全市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18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20298元、增长9.1%城乡人均收入倍差1.92比上年缩小0.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70.8亿元、增长6.8%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实现全市85个贫困村退出、29878人脱贫。全市社会就业形势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6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7.7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8.6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5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全市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19.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29.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43.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62.0万人征地农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人数164.6万人2.8名城镇居民、10.6万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资金投入6.3亿元其中投入农村4.5亿元有各类社会养老机构226个拥有床位3.5万张有社区养老设施1741个拥有床位3.1万张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814处社区服务中心344个。

来源:成都年鉴社——2018年卷《成都年鉴》

历史文化

成都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始原,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早在距今约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出现被后世称为“宝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这些聚落中心均已夯筑了城墙,建筑了祭祀和集会的场所。根据“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历史遗存,基本可以推定,至迟在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今天成都一带已经成为古蜀王国的中心都邑所在;而根据成都商业街战国船棺葬群的发现则进一步证明,至迟在战国早期,今成都市区中心可能已经出现比较规范的古典城市,极有可能就是古籍所说的古蜀最后一个王朝“开明王朝”的国都。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以其地设置蜀郡,在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为蜀郡治所。公元前311年,蜀郡守张若在蜀国都城成都的基础上,修筑成都大城和少城,城市规制仿照秦都咸阳,这一重大事件被后世公认为成都建城的标志。此后,蜀郡守李冰在蜀人治水事业的基础上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把成都平原造就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为成都城市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成都迅速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自秦代兴建成都大城2000多年以来,成都城市或毁而重建,或扩而新建,城址从未迁徙,“成都”这一名称也从未改变,在中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两汉时期,成都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到西汉末年已成为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成都不仅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口岸。从两汉至三国蜀汉,成都精美的蜀锦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高度赞赏和欢迎;这一时期,成都因出现一座专门织造蜀锦的官营作坊“锦官城”而获得“锦官城”和“锦城”两个别称。唐代,以成都为中心的“剑南西川道”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

中唐以下,成都又成为唐王朝的“南京”。五代前、后蜀和两宋,成都的繁荣再一次达于鼎盛,后蜀主孟昶曾下令在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成都故此得到“蓉城”的别称。

宋代,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四川”一名即由此而得,成都为益州路治所在。元代,建置四川等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以成都为治所,这是成都为省治之始。

明代,在四川建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为布政使司治所。明末清初,成都地区先后发生张献忠大西军、明军及清军之间的多次战争,城市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整个城池成为一片废墟,四川省的治所也一度被迫从成都移往川北的阆中;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推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鼓励垦荒占田,使川西平原和成都城市经济再度繁荣。经过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重建和扩建,一座宏伟的成都新城又重新屹立于原来的旧城址之上。

清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成都为四川省治。民国初年,成都仍为四川省治所在地。1922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公所,县治保留。1928年,成都市政府建立,成都市为省辖市、省会。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行署撤销,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2017全市土地面积为1433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2.95%市区面积为3639.81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建成区面积885.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位于大邑县西岭镇大雪塘(苗基岭),海拔高度为5364米;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为岷江、湔江等江河冲积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处在简阳市沱江出境处河岸,海拔高度为359米。成都市由于巨大的垂直高差,在市域内形成了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独特地貌类型;由于气候的显著分异,形成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在区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来源:成都年鉴社——2018年卷《成都年鉴》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成都市土壤资源丰富,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黑色石灰土、棕色暗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暗棕壤11个土壤类,20个亚类,56个土属,150个土种;土壤类型多样,养分充分,土层深厚,质地适中,适宜各种农作物及林草生长。

【森林资源】成都市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龙门山、邛崃山区,距离中心城区均仅有100公里左右拥有4个“森林及野生动物保护类型”自然保护区,而且森林树种丰富,植被良好,景色优美,林间包含有珙桐、玉龙厥、光叶厥等珍稀植物,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2017年,全市有森林面积806.47万亩,森林覆盖率39.1%,活立木总蓄积量3367万立方米,森林年固碳量228.59万吨。

【生物资源】成都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2017年在域内已记录的高等植物有264科1224属3390种,占全国种数的十分之一,占全省种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3种;脊椎动物有63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8种,有野生鸟类484种(占全省鸟类资源的66.48%,全国鸟类资源的32.7%)。成都市种植业、养殖业发达,水稻、小麦、油菜籽面积大,产量高,一年两熟;蔬菜品种丰富,四季常青,终年不绝;家禽、家畜饲养普遍,尤以生猪养殖全国著称;水产养殖异军突起,冷水渔业发展很快;经济林木资源种类较多,包括果树、茶树、桑树及木本油料植物;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川芎、郁京以及“三禾”药材(杜仲、厚朴、黄柏)既能野生又宜家种,畅销全国,山区还拥有贝母、虫草、天麻等名贵药材;花卉和环保植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其种植面积、培育品种、生产数量都有大幅度提高。

【矿产资源】成都市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铁、钛、钒、铜、铅、锌、铝、金、银、锶、稀土等金属矿产,以及地热、煤、钙芒硝、蛇纹石、盐卤、石膏、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矿泉水等非金属,共60种,其中芒硝、硼矿、钾盐、锂4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省前3位。成都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硫铁矿、芒硝、化肥用蛇纹岩、石膏、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砖瓦用页岩、膨润土、砖瓦用黏土、饰面用蛇纹岩、饮用天然矿泉水、医疗热矿泉水。成都地区开发利用天然气历史悠久,至迟在西汉年间,邛崃就利用天然气(火井)从事煮盐,有近2000年的历史;至今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530亿立方米,潜在资源量为3840亿立方米,是成都市的优势矿产资源。成都地区矿泉水资源分布广泛,饮用矿泉水埋藏于平原下部含水层及台地丘陵区,可开采资源1.71亿立方米/年,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医疗用热矿泉水分布在龙门山、邛崃山、龙泉山区。成都地区为全国钙芒硝矿产资源最集中产地,已探明储量97.45亿吨,主要分布在新津县牧马山地区;建筑原料非金属矿主要包括水泥用石灰岩矿、砖用页岩矿,均储量丰富,也系成都的优势矿产资源。

【水利资源】成都市水资源总量为90亿立方米,总量虽然丰富,但因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很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561立方米。成都市地处长江支流岷江及沱江流域,岷江及沱江干流穿越市境,市境内岷江干流长96公里,沱江干流长146公里,岷江、沱江流域面积分别占55%、45%。成都市有大小河流180条,总长2300公里;过境水量中以岷江过境水为主,不仅水量丰富,而且水质优异,洪枯变化较小,地势居高临下,便于自流引用为成都主要供水水源。成都市河湖库水域面积943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6.4%。成都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共达32.72亿立方米,且埋藏深度较浅,含水层厚度大,便于开发利用;但因城市化的进程,使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故对地下水应以保护为主,适度进行开采。全市建成各类水利工程9.6万处,其中有水库267座(大型2座,中型6座,小一型54座,小二型205座),总库容16.9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58万亩。

【自然景观】成都市是全国著名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成都处在由剑门蜀道、九寨沟、成都、峨眉山、长江三峡等旅游胜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以及由北京、西安、成都、昆明、桂林、广州等旅游中心组成的全国旅游环的结点上,又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优越的旅游地理位置为开发利用丰富的成都旅游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成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俱全,自然风光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成都的山景具有高、险、奇、秀、幽的特色,有如“天下幽”的青城山、雄奇多姿的九峰山、高耸挺拔的西岭雪山、景色秀美的玉垒山;水景中有汹涌湍急的溪流,清澈明亮的水潭,飞珠溅玉的瀑布,秀美如画的湖泊;生物景观中有少见的桂花林、箭竹林、杜鹃林等植物群落,以及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成都市的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已形成以成都市区为核心,组合不同、风格各异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90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4个、国家AA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共45个),以及众多省、市级景片区。

来源:成都年鉴社——2018年卷《成都年鉴》

气候条件

 

成都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除西北边缘部分山地以外,成都市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的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秋雨和夜雨较多,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成都市年平均气温在16.5—17.9℃,偏高0.3—1.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2-39.3℃,年极端最低气温为-6.7— -1.0℃;最热月出现在6-8月,月平均气温为25.0—25.4℃;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为5.6℃;稳定通过10℃的初日出现在3月中旬,终日为11月中旬;年无霜期大于337天。成都市年总降水量为643.3-1256.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8月;年总日照时数为1042—1412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80.0—93.5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率为24%—32%;年平均风速为1.3米/秒,最多风向为静风,风向频率为39%,次多风向为北风,风向频率为1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平均气压为956.1毫帕。

来源:成都年鉴社——2018年卷《成都年鉴》

民族宗教

成都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境内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为12.93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位居前十位的有藏族、回族、彝族、羌族、土家族、满族、苗族、蒙古族壮族、白族;有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团体——成都市满蒙人民学习委员会。成都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5种宗教。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偕弟子修道于成都大邑县境内的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为成都道教之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东晋隆安三年(399年)益州刺史毛璩在岷蜀建龙渊寺,是佛教正式传入成都的重要标志。伊斯兰教于明代传入成都,至今已有600多年史。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于明崇祯十三(1640年)和清光绪(1881年)正式传成都2017年,全市有登记备案的教教职人1368人,有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98处,其中文殊院、昭觉寺、新都宝、青大邑鹤鸣山道观、青城山道观群等皆国名于全国。

来源:成都年鉴社——2018年卷《成都年鉴》


成都市官网 http://www.chengdu.gov.c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