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天津卫 > 天津特色

大悲禅院

时间:2018-09-08 21:31:06  来源:  作者:
http://www.tjdabeiyuan.com

    大悲禅院座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中段东北侧,因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而得名,是天津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佛门十方丛林寺院。
    寺始建於明末清初,又兴於康熙八年,盛时占地五十六亩。后因沧桑变革,几多兴废,唯余现存西院,规模较小。1942年天津佛教界邀请近代高僧天台宗四十四世祖倓虚大师来津主修扩建全寺,历时五年于寺东侧陆续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东西配殿等建筑群,连同园林八千余平方米。
    寺自重建,殿宇崇峻,青砖绿瓦,宏伟壮观。解放后政府又重为油饰佛殿廊房,增修四周山墙,建造寮房,以作僧人生活之用。又请著名甲骨文专家,天津市文史馆首任馆长王襄先生题写篆文“古剎大悲禅院”镌刻山门之上。
    十年浩劫中,寺内被洗劫一空,破坏严重。“文革”过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1980年开始修复工作,并重塑全堂佛像。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佛祖金身像为明代铜铸,连同千佛莲花底座通高五米,重约六吨。铜像线条清晰和谐,铸工精细,堪称佛门奇宝,被列为国家二级文物。念佛堂所供奉的毗卢遮那佛造像,铜色古老,塑型精美,据考为唐代铜铸,也系佛门瑰宝,国内珍贵文物。寺内还藏有铜、木、石、玉雕佛像、泥塑佛像及龙、狮、虎、豹、鸾凤等飞禽鸟兽雕像及车、棺、碑等雕塑数百余件,大多都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以来的文物,极具赏鉴考古价值。
    寺内原有镇寺之宝——唐代高僧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系1945年由南京请来专设纪念堂供奉。1956年应印度政府请求,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将顶骨送往印度昔日玄奘法师求法地那烂陀寺遗址供奉,成为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尽管顶骨不在了,但保留的纪念堂及内中的模拟塔却永远昭示铭记着大悲禅院与玄奘法师的千古因缘。
    弘一大师纪念堂为1956年由著名居士龚望先生向当时寺主惠文法师提议而专设的,原有展件多幅,都是大师真迹,可惜在文革期间尽数丟失,现展示作品皆为影印件;堂内供奉弘一法师盘膝端坐铜像,高约一米,神情安逸,满面慈祥,此像系大师弟子前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广洽法师捐资铸造。纪念堂设立与复建以来,乡人多前来瞻仰参拜以作怀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大悲禅院也掀开了它历史上的新篇,每逢朔望日或佛教节日,寺内香烟缭绕,人流如潮,每年接待香客和游人百万人次以上。但由于大悲禅院规模较小,远远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1995年在寺中轴线东侧建成二层楼方丈院两幢与市佛协办公楼一幢,解决办公及住宿条件。2000年底又竣工新大雄宝殿工程,殿内供奉缅甸玉佛三尊,每尊通高五米,重达三十吨,为北方玉佛之最。东西配像为护法二十诸天圣像,倒座正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像,两侧塑“六圣”观音法像,突显大悲禅院为观音道场。大殿外墙刷红色涂料,台基周围环绕汉白玉栏杆,一眼望去,红墙黄瓦,玉阶丹楹,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2003年大悲禅院提出扩建规划的设想,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和强有力的支持,将其纳入海河开发的项目加以实施。寺内自酬资金4900万元征地2.2万平方米,以作扩建预留用地。现前大悲禅院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约合六十三亩),待到整个扩建计划按照传統汉传寺院规模建成之后,大悲禅院将以更加宏伟璀璨的雄姿矗立在海河之滨,而迎接十方信众与国内外广大游客。

大事简表:
○清顺治十五~十六年(公元1658~1659年),天津守备曹斌捐资修寺,“筑室三楹”,大悲院改名为大悲禅院。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修。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禅师世高与津门名士张霖、张霔、龙震、梁洪、黄六吉等十余人,于寺内结“草堂社”,诗友唱和。
○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住持了凡上人再重修大悲禅院。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直隶总督李鸿章率军移驻寺内,改寺名为大胜寺,修建五层镇海楼。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90年),住持祥麟法师开坛传戒,受戒僧众百人之多。
○公元1942年~1947年,倓虚大师重修全寺。
○公元1945年,住持等慈法师等人自北京请来玄奘法师顶骨至寺内供奉。
○公元1954年,天津市市政府拔款,重新修整大悲禅院,油饰佛殿廊房,增修四周山墙,建造寮房。并请天津市文史馆馆长、甲骨文专家、著名书法家王襄题写“古剎大悲禅院”寺额。是年7月28日,天津市佛教协会成立,住持惠文法师当选会长,办公处设在大悲禅院内。
○公元1956年,住持惠文法师应龚望居士建议,开辟“弘一法师纪念堂”,以作纪念乡里先贤。
○公元1956年10月,中国应印度总理尼赫魯之请,将玄奘法师顶骨送往北京。次年1月送至印度那烂陀寺遗址建寺供奉。
○公元1957年,将原大佛寺(今河北区二中心小学)中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铜像,移至大悲禅院,供奉于大雄宝殿内。
○公元1966—1976年,“文革”时期,院内僧众多被遣散,佛像,法器、殿堂多被毁。
○公元1979年,从静海移来明代铜铸释迦佛像至大雄宝殿内中供奉。
○公元1982年,天津市政府拨款,再重修大悲禅院,增修新山门,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
○公元1985年,宝菡法师升座荣膺大悲禅院方丈。
○公元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
○公元1987年,原大雄宝殿三尊铜佛,移往南市莲宗寺供奉。香港大光法师来津,将倓虚大师舍利11粒,恭送寺中供养。
○公元1988年,组建天津佛乐团,龚望任团长。佛乐团设在大悲院内。
○公元1993年,新加坡郑国川居士供养高1.6米缅甸玉佛一尊于寺内。
○公元1995年7月,新建二层式方丈院与市佛协办公楼落成。
○公元1996年,征用原寺后方消防器材设备厂7600平方米用作扩建预留用地。
○公元2000年底,新建大雄宝殿竣工。
○公亓2004年2月9日,圣辉大和尚荣膺本寺方丈。
○公元2006年春,大悲禅院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