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天津卫 > 天津特色

盛锡福

时间:2018-08-30 22:48:59  来源:  作者:
王府井大街196号的北京盛锡福帽店,是天津盛锡福帽店于1937年在北京开设的分号。盛锡福帽店创办于1911年。创办人刘锡三,山东省掖县沙河镇人,家中世代务农,幼读诗书,粗知礼仪。一年家乡受灾,农田歉收,乡里人四处谋生,他也离乡去青岛一家外国人办的饭店里打杂,后又到一家洋行做业务员,负责下乡收购草帽辫。草帽辫是用来制作草帽的,洋行把它收来运到国外制成草帽再返销国内,以获高利。刘锡三聪明过人,颇有心计,在洋行里干了几年,对草帽辫的质量好坏、品种和产地以及草帽的制作工艺等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于是决心攒钱自己的买卖。
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锡三与人合股在天津估依街开了家盛聚福小帽店,苦心经营了六年,又在天津法租界独自开张了盛锡福帽店,这店名取得可有讲究———“盛”取买卖兴盛之意,“锡”和“福”均取自刘锡三的大号和乳名。刘锡三办帽厂正值民国初年,人们剪掉清朝遗留的长辫,摘掉瓜皮小帽,总要有新式衣帽替换。刘锡三适时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呢帽,所以在时帽市场一炮打响。据刘锡三的叔伯弟弟刘占慈回忆;刘锡三是个一门心思想把生意做大的人,他买卖赚了钱,不去置买田地,而是继续扩大再生产。哪个城市商业繁华,他就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在最繁华的地段开设自己的店面。刘锡三为了创名牌,防别人仿制冒牌,特向当时政府申请注册“三帽”牌商标。在二三十年代,先后在南京、上海、北京、沈阳、青岛和武汉等地设立20多家分店。在世界列强争相控制中国市场的时候,盛锡福的产品在当时先进的欧美各国争得了一席之地,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由于盛锡福的帽子质量好、式样新,所以从1924年到1934年十年间共获得当时各级政府奖状15个。一些社会名流曾为盛锡福题写书额。由吴佩孚书写的“盛锡福”牌匾一直挂到现在。
盛锡福在北京落脚是在1936年至1938年间。西单北大街、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和沙滩四家盛锡福帽店先后开业,均由柜上大徒弟常瑞符主持。
1946年以前,北京盛锡福的帽子都由天津总号工厂供应。1946年后改由自己在北京找小帽作坊加工。总号工厂生产的各种帽子,从进料、生产全过程到出厂检查,道道有人把关,所以每顶帽子的质量都是上等的。改由小帽作坊加工后,同样要求把住质量关,一顶劣质帽子也不准进柜台。盛锡福用小帽作坊加工产品,采取领料加工,也就是在盛锡福领料,按盛锡福的工艺要求加工。比如硬胎三块瓦皮帽十分费工费事,如果不按工序制作,生产出的帽子不是戴上不舒服,就是帽胎变形。制作三块瓦皮帽的帽胎,一律使用新棉花,缝制后,要用棕刷子往上抹浆子,而且要把浆子透进胎里去。抹完浆子要放进火箱里烤,出火箱后还要用红烙铁熨,要把帽胎熨熟了。这里说的“熟”,是制帽业的一句行话,就是外观微黄,帽胎既硬挺,又绵软。这样,戴上后不仅舒适,帽子还不会变形。之后用一层豆包布包起,豆包布附上皮面。这还不算完,还要进一次烤箱烘烤。这种制法是天津盛锡福总号的传统制法,小帽作坊必须按此工艺进行,丝毫马虎不得。

盛锡福曾两次购进国外先进设备并重金聘请技师,同时也从同业中挖取技术骨干,并千方百计地搜集国内制帽技术中的绝招,还几次派人到日本学习考察,从而保证四季帽子生产都有严格的工艺流程和检测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帽子的样式已经迥异于以往的不同年代,但人们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
1956年,王府井盛锡福帽店实现了公私合营,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一次,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到王府井视察,他亲自过问了北京盛锡福的经营和发展,并且做出指示:“要保持和发扬老字号的特点,更好地为首都人民服务”。为了落实周总理的指示,当时的区政府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落实。1956年,盛锡福帽厂在八面槽韶九胡同19号正式开工生产。盛锡福走上一条为全社会服务的新路,开创了前店后厂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全新产销模式。盛锡福的员工们牢记总理的教导,心里装着“大众”二字,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各种帽子的品种激增200多种,像青年人喜爱的“羊剪绒帽”,适合中老年人的“长毛绒帽”,女士们戴的“针织帽”,多姿多彩的“儿童帽”以及各式草帽都增加了多种花色。他们还开展了“自料加工”、“选料加工”、“旧帽翻新”、“特大(号)特小(号)定制”、“残疾人特制”等多项便民服务业务。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在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盛锡福的师傅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们曾经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同志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友好国家精心制作出圆顶帽、皮帽、礼帽、金丝草帽等各式帽子;此外,朝鲜的金日成主席、印尼的苏加诺总统等外国政要都在盛锡福做过帽子。制帽大师刘书千、李长华先生今年已近70和80高龄,当他们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制帽的情景时,眼角里闪动着真情的泪花。令人们十分欣慰的是,盛锡福传统的制帽工艺没有失传,而是后继有人了。前几年,江泽民主席出访英国和俄罗斯,当江主席神采奕奕向欢迎人群频频招手时,电视机前有两个人的眼睛湿润了,他们是盛锡福的制帽技师马启斌和李金善师傅。因为主席头上戴的毡礼帽和羊皮前进帽就是他们亲手缝制的。更为可喜的是,据介绍马、李二位师傅的徒弟业已锤炼成材,可堪大用了。和王府井金街改造前相比,现在盛锡福的经营场地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员工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但销售额却提高了40%以上。目前盛锡福在外埠6个省市开有多家分店,经营时装帽、休闲帽、裘皮帽、针织帽、儿童帽、礼士帽、棒球帽、草帽等8个系列近4000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到了美国、德国、奥地利、新加坡、法国、比利时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算起来,盛锡福现任总经理李家琪已经是公私合营后的第五代掌门人了。这位从19岁开始在盛锡福学徒的中年汉子,由于绝顶聪明,已经是乌发无几了。在他任职的十二年间,经历了两次“震动”,即:王府井大街改造和企业股份制重组。提起“盛锡福”的历史,李家琪如数家珍,而问起“盛锡福”的发展,他道出了三点秘诀:弘扬传统、勇于创新、坚持不懈。他坚信百年老号的生机来自本身,坚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勇于创新。

解放前,盛锡福总店在天津,创办人刘锡三,本名占恩,号锡三,山东省掖县(今山东莱州)沙河镇人,家中世代务农。他幼年读过几年书,后因家境不佳而辍学,于是帮助父亲在地里干活,一年,家乡受灾,农田歉收,乡里人四处谋生,他也离家去青岛市一家外国人办的饭店里做杂勤。他为人勤快又好学,在饭店里因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学会了一些日常英语。不久,刘锡三离开了这家饭店,到一家洋行做业务员,负责下乡收购草帽辫。草帽辫是用来制作草帽的,洋行把它收来,运到国外制成草帽再返销中国,以获高利。
刘锡三在洋行里干了几年,对草帽辫的质量好坏、品种和产地,以及草帽的制作等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于是他就想自己干。中国人的钱,干吗让外国人赚去?以后几年的时间,他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笔钱。民国元年(1912年),他同友人合资在天津估衣街开办了盛聚福小帽店。小店开张后,生意很兴隆,年年盈利。后因东伙发生矛盾,刘与友人分手。这样,盛聚福的买卖分到了刘锡三的手中,并决心把买卖做大些。他从东南银行得到一笔可观的贷款,又在天津法租界21号路选好店址,把盛聚福改为盛锡福,在民国六年(1917年)重新开张。
刘锡三命名的厂名“盛”字是希望买卖茂盛,“锡”字是取刘锡三名字中间的一个字,“福”字是因为刘锡三乳名叫“来福”,是祝福吉祥之意。商标是在盛锡福三个字下面,用草立连成环形,中间三顶帽子呈“品”字形,下面是“三帽商标”四个字 ,从上往下顺着一念,刚好就是“锡三”二字。厂名和商标正合锡三之名。总的含义是锡三创办的盛锡福、制造的“三帽”牌帽子繁盛不衰,让他的名字永远与帽庄一起长存。
刘锡三凭着自己的胆识与魄力,意识到要想使盛锡福的帽子高别家一筹,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所以不惜花费巨资从国外进口全套的电力制毡帽的设备,重金聘请了制帽技师,专门从事新样式的设计和质量的严格把关,使盛锡福成为国内制帽业中拥有第一流的先进技术设备的大型帽庄。 刘锡三考虑到产品不仅要在国内独占鳌头,而且还要打入国际市场,于是他派大徒弟三赴日本考察学习,掌握最新技术,使盛锡福如虎添翼,不到几年功夫,就添了八九个专业工厂,如皮帽厂、便帽厂、缎帽厂等。在1929年菲律宾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盛锡福的草辫和草帽获得了头等奖,在东亚地区属草帽业之冠。

大事记

1912年,刘锡三和友人合资在天津估衣街开办了盛聚福小帽店。
1917年从东洋银行得到一笔可观的贷款之后,刘锡三在天津法租界21号选好店址,把盛聚福改为盛锡福。
1919年,盛锡福用巨资买下了西方人运来的一部全套电力制造草帽的机器,设立草帽工厂自产自销,并很快在天津打开了销路。几年之后,盛锡福相继设立了皮帽工厂、便帽工厂、缎帽工厂、化学漂白厂、毡帽工厂和印刷厂等,并开设了两家分销门市部。二三十年代,先后在南京、北京等城市设立分店20多处。盛锡福在美、澳、英、法、意、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捷克、瑞士、瑞典、挪威以及非洲等地都有代销处。
从1924年至1934年共获国民政府奖状15个。一些社会名流为盛锡福题字,其中宋哲元题“明驰中外”;秦德纯题“冠冕群伦”;曹锟题“国货之光”;邹泉荪题“冠冕吾华”。由吴佩孚书写的盛锡福牌匾,一直挂到现在。
1936年,北京西单北大街盛锡福开业;盛锡福在北京王府井帽店的建立,使盛锡福走过了其辉煌的历程。
1937年,前门大街和王府井大街盛锡福开业;1下属937年,盛锡福帽厂主要品种有75种,实际生产的帽子品种超过200多种。
1938年,沙滩盛锡福开业。四家分店地处繁华市区,天天顾客盈门,到了四十年代,刘锡三年老体弱,回乡养老。
1956年北京王府井大街盛锡福帽店参加了公私合营。同年,周恩来总理在视察王府井大街后指示:要保护和发扬老字号的产品特色,更好地为首都人民服务。在周总理的建议和关怀下王府井盛锡福制帽工厂正式规模性建立起来。同时,王府井大街盛锡福还有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宾服务的任务。他们曾给毛泽东主席做过将校呢圆顶帽。
50年代,盛锡福为陈毅外长出访印度尼西亚,做了一顶金丝草草帽。60年代,周总理去莫斯科访问时戴的水獭皮帽,也是盛锡福做的。刘少奇主席去莫斯科访问,在盛锡福做了一顶美式圆沿皮帽。乌兰夫、万里等同志也在盛锡福做过帽子。朝鲜金日成首相曾在盛锡福做过一顶海龙皮帽,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做过一顶三羔皮帽。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在盛锡福做过帽子。国内外各界人士慕名到王府井大街盛锡福买帽、定做帽子的,不计其数。

盛锡福品牌的创立,和刘锡三所处的历史机遇相生相随;与刘锡三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水乳交融;与盛锡福的前店后厂结构密不可分,民国初年,许多人剪去长辫,摘下瓜皮小帽,脱去长衫之后都想换上适合潮流的新式服饰、鞋帽,富于革新精神的刘锡三,看准社会潮流,向社会推销欧美式的“时帽”。盛锡福仿制的轻巧美观的巴拿马草帽和英、法、美式呢帽,自然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当时的畅销货,盛锡福因此在帽业中脱颖而出。
盛锡福在两次购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重金聘技师,也从同业中挖取技术骨干,千方百计地网络人才搜集国内制帽技术中的绝招;还几次派人东渡日本学习考察,带回东南亚制帽的先进技术。对国内国外先进技术的积极吸纳,使盛锡福在模仿、创新产品上获得了高起点;前店后厂的结构使盛锡福能对市场需求迅速作出反应。同时,盛锡福的商业触角已伸向五大洲相当广泛的地区和国家,从那里又获得了国际市场的销售情况、先进的技术以及商品的图样、融汇各国技术与风格、其品牌内涵迅速蕴积。
刘锡三为了创名牌,防别人仿制冒牌,特向当时政府申请注册“三帽”商标。垄断市场的日本草帽遂被冷落,盛锡福“三帽”一举誉满津门。1937年,盛锡福帽厂主要品种有75种,实际生产的帽子品种超过200多种。
盛锡福品牌的创立不仅源于他的品种齐全,更关键的是盛锡福产品制做过程中非常讲究的工艺技术强势依托。盛锡福从进料、生产到出厂检验,处处有人把关,每顶帽子的质量均属上乘。盛锡福传统制法的讲究、工序的严谨为盛锡福的品牌营构浇铸了坚实的技术基石。盛锡福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积淀与展示,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市场营销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突出了文化品位。如今,盛锡福的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赢得了市场份额。这个金字招牌将会做得更好。

盛锡福皮帽
创始人刘锡三注册的商标“三帽”中就包括一顶皮制三块瓦帽,可见皮帽制作支撑着“盛锡福”的半壁江山。刘锡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从同业挖取技术骨干,千方百计地搜集国内制帽技术中的绝招,“盛锡福”的皮帽制作工艺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
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其用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是很多制帽工艺难以望其项背的。这项制作工艺是历代的制帽师傅通过对生产经验长期的积累总结得出的技术成果,这些手工工艺具备机械制造无可比拟的优点。
盛锡福加工制作一顶皮帽通常都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处理。从皮毛裁制开始,道道工序都有讲究:配活儿要求毛的倒向要一致、毛的长短粗细密度要一致、毛的颜色软硬要一致,裁制皮毛时如顶刀、人字刀、月牙刀、梯子刀、斜刀、弧形刀、直刀、鱼鳞刀等种种刀法千变万化、应用灵活;缝制时要求顶子圆、吃头均、缝头匀,蒙皮面都要缝对缝、十字平,勾扇,翻帽,串口等工序、要求不一而足。
这些复杂而又严格的制作程序使盛锡福皮帽成为外形美观、端雅大方、考究精致并穿戴舒适的帽中精品,曾多次为历届国家领导人制帽,并馈赠国际友人,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头顶盛锡福”成为人们在生活上追求高品质的一种象征。现阶段,能掌握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的技师屈指可数,曾经成为王府井大街镇街之宝的“盛锡福”海龙皮帽几成绝唱,为了让这项优秀的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