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世界 > 文卫体教

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

时间:2019-03-24 21:45:35  来源:  作者:
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前身是解放前私立正风中学,为河东区仅有的两所中学之一,创办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校址原设在六区南昌路八号(今河西区马场道附近),学校以推行活的教育、养成学生生活技能、服务社会人群为办学宗旨。当时董事会成员有王任远、胡汉士、周桓、李涵中等9人。他们中有青年团天津支团部主任、燕京大学助教、公司经理、从商人士等。校董事会推选李涵中先生为校长。李涵中先生31岁,资历为教育部第一中学进修班教员。学生数为92名,设初中一二年级共两个班。由于学校学费较低,并设有奖学金及清贫生免费等政策,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赞许。后因学生人数逐渐增至二百余名,校舍不足分配,1948年6月4日校址迁至二区民族路三十四号楼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九月,因办学经费拮据,同时国军队强占校舍,学校被迫停办直至1949年天津解放,校董事会改组,由王绍臣、王喆夫、张有为、胡大卫、张鹤龄等先生复校,王绍臣任校长,最初的复课校址在五区小孙庄中纺一厂旧员工子弟学校,当时的校董事会成员多为从商人士,第二任校长王绍臣年龄48岁,职业为医生,当时兼任英文教员。张鹤龄任教导主任兼数学教员,项济源先生任事务主任。1949年3月21日正式复课。后因校舍安全问题,租借王萃元(董事会成员)住宅五区大直沽一号路22号为校舍,包括四间教室、1间办公室。1949年7月招生,办学宗旨为:遵照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培养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人才、推进新文化灌输新思想为宗旨。招生简章中明确入学考试的时间、科目、费用等。当时师资薄弱、教学设备简陋。新中国成立后,市区政府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正风中学也获得了新的发展。1952年初,正风中学将校址迁至河东大王庄十二经路9号院(原俄国驻津领事馆),把大直沽校址改为分校,市教育局任命党外民主人士、北师大毕业的李墨池先生为校长。李志成到正风中学任青年团支部书记。当时初中招生8个班,学生405人、教职工29人。为使附近郊区和郑庄子、大直沽一带的工农子弟入学方便,学校还招收30人左右的住宿生。1952年12市教育局正式接管正风中学,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1953年新建二层教学楼一幢,扩大了办学规模,改善了办学条件。1954年学校建立了党小组,当时有3名党员,与市女一中(今海河中学)联合成立一个党支部。1955年有了办公楼、图书馆。1955年市教育局派孟广一任校长,孙英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1956年学校独立建立了党支部。1956年9月河东区教育局成立,学校改属区教育局领导。1961年学校改称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中学。1964年为贯彻中央“实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精神,又被确定为半工半读试办校,与天津棉纺一厂挂钩,改名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初级工业学校。1966年“文革”开始后,学校当时的校长王皓和一些骨干教师都曾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迫害,党支部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学校复课,1970年校名恢复为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李敏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74年增设高中,从此三十二中成为一所完中校。1978年由一所普通中学晋升为区重点校,并经市外事办公室指定为河东区唯一一所对外宾开放中学。先后接待了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加强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有两座教学楼、一座办公楼、还有校办工厂。学校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很快,许多教师成为市教研中心组成员。

2003年7月学校高中部由河东区六纬路109号迁入东站后广场校区。2004年经市区布局调整,初中部也并入东站后广场校区。2006年8月,在河东区教育局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中,将位于河东区井冈山路原天津市第六中学并入我校,成为初中校区。

六十多年来,在三十二中担任过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职务者除前面介绍之外,还有仲萍、李醒、郑育武、王淑蓉、王希才、宫筱秦、武名慎、王贺海、何云珩、张俊钧、边世强、朱静。

教职工203人,其中高级教师68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99%,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9人,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32人。历年来,评选、认定出特级教师1人,河东区名师3人,河东区班主任标兵1人,学科带头人43人,其中市级1人,区级9人,校级33人。

电话: 022-24663266
校址: 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109号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